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起源于1955年籌建的農業電氣化系和1958年開始招生的生物物理專業。歷經幾代人數十載孜孜以求、砥礪奮進,學院與時俱進,發展成為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具有信息與電氣學科的本、碩、博、博士后等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以農業信息與電氣工程為優勢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180余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省部級人才計劃入選者7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師德先鋒和師德先進個人各1人,各類在校生1800余名。下設有5個系、1個工程實踐創新中心、1個計算中心。擁有3個博士學位、3個學術型和4類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本科專業,建設有國家級一流專業2個和北京市一流專業2個,并有2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學院以立德樹人為使命,持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4項、各類校級教學成果獎20余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了具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具備完整規范的教學管理機制。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學生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學院瞄準國家戰略和產業重大需求,依托國家雙一流A+學科農業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3個學科及1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開展科學研究。近五年,主持承擔了5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到賬經費超過2億元,發表高水平論文千余篇,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3項,授權發明專利500余項、軟件著作權1600余項。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在云南、重慶、新疆、山東、河北、甘肅、四川、黑龍江等地區建設院士工作站或教授工作站,促進了當地農業農村發展。對口支援塔里木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聚焦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先后組織召開了“農業工程學會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分會”、“全國農林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大會”、“北斗導航融合精準農業賦能新疆創新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會議。校地緊密開展智慧種植、智慧牧業等特色產業合作,推進了云南省鎮康、麗江等地的鄉村振興發展。通過研究成果推廣和應用,促進了云南開遠、重慶巴南和墊江、甘肅定西、河北張家口、黑龍江生德庫等地區的發展。
學院秉持“開放、合作、共享、共贏”的理念,目前已與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希臘、新加坡、馬耳他等多個國家的10余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合作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并與多所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師生交流及學生聯合培養協議。通過國際交流,為師生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臺,發掘教學與科研合作機會,拓展學生國際化培養渠道,策劃并實施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的活動。學院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連續七年舉辦智慧農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
學院始終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以信息感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智慧決策與人工智能為突破口,以“智慧農業”為主線,融合數字信息關鍵技術,打造智慧農業發展體系與平臺,推進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能農業裝備、智慧農村能源4個領域的協同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智慧農業發展戰略,為國家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