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至10日,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 “學位+”項目第五期智慧農業(人工智能+)綜合能力提升專項班開展了 “智慧農業學科交叉研討與實踐”模塊的學習。該模塊共設置了“機器魚設計與實踐”、“虛擬現實技術入門實踐”等10個內容。
“機器魚設計與實踐”課程由劉金存副教授主講。劉老師介紹了機器人尤其是魚類仿生機器人的概念、發展歷程及分類。展示了基于代碼實現的對機器魚模型的俯仰控制操作,并探討了相關智能裝備及人工智能算法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趙景博副教授為同學們介紹了虛擬現實的定義、組成和硬件設施等相關概念。在實踐環節中,學生們親身體驗了使用vizard進行虛擬現實開發。李寒副教授講授了高精度農業定位與自動導航實踐。首先介紹了智慧農業、無人農場以及GPS等空間定位原理與方法。隨后學生們前往戶外實地感受了農機自動導航設備的運作。
在9日的實踐課程中,同學們首先體驗了機器人控制。董喬雪老師介紹了機械臂、機械小車、車臂一體機以及3D打印的工作場景和工作原理,并還對相關智能裝備和軟件進行講解。隨后的無人機開發與實踐中,劉云玲老師介紹了無人機的原理及其在農業應用中的場景,講解了多旋翼無人機的原理和結構,并教導了學生們如何使用Python編程實現對無人機的控制。
“水下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由位耀光教授授課。他介紹了水下機器人的研究背景、意義,以及關鍵技術如聲吶圖像檢測、路徑檢測和機器人懸停控制,并前往實驗室參觀水下機器人。最后王聰副教授以“AIoT技術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的應用”為題,在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例用魚菜共生項目的典型案例,詳細了解了AIoT魚菜共生系統的邏輯框架、拓撲架構、傳感器、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技術。
10日的實踐由趙宇先副教授主講的“物聯網信息采集與顯示實踐”,張昭教授主講的“農業自動裝備軟硬件開發與實踐”和翟衛欣副教授主講的“大數據分析與農業應用”組成。趙宇先老師詳細介紹了電器元件和焊接流程,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焊接電路板,在實踐中學習了物聯網信息采集與顯示的原理及應用。張昭老師從高通量作物表型平臺研究、地表秸稈覆蓋水平檢測、小麥倒伏類型檢測以及蘋果田間分級裝備集成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同學們前往實驗室參觀了蘋果分級裝備。翟衛欣老師介紹了基于北斗軌跡開展的數據挖掘及智能導航系統,并帶領學生們參觀了自動導航小車和Apollo自動駕駛小車,使他們對自動導航的相關機制有了直觀的理解。
據悉,專項班后續還將開展“智慧農業技術參觀與實踐”模塊的學習,歡迎各位師生關注和參與。
電話:010-62736746
郵箱:eic@ca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郵編:100083
微信關注
?2017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校備案號:308_1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