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新聞網訊 4月26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在福建福州正式開展。我校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李想副教授團隊與巴南區共同研發的“重慶巴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多層土壤墑情站”、“農田小氣候氣象監測站”三個項目在數字鄉村主題展區集中亮相。
本屆展覽作為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數字經濟、數字政務等11個方面,多角度展示各部門、各地方數字化發展創新實踐以及數字中國建設進展和成效。重慶市共有四個項目參加數字鄉村主題展。
本次展出的“重慶巴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在國內率先應用了“智慧數據+智慧農機+智慧管理”三元智慧種植解決方案。這是李想副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綜合運用信電學院多個團隊的多項專利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對農業生產全要素智能監測分析和農機設施的智能控制,并在國內首個實現了對農場生產全流程的智慧管理,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助推打造優質品牌。
在本次展會上,展臺運用視頻+混合現實(MR)技術,將這套智慧種植解決方案進行了直觀和生動的展示,讓觀眾可以在福州展館感受到重慶市巴南區農業園區的美麗風光和先進技術,領略到農村生態之美、智慧農業之先進、現代農業之發達。
本次展出的“多層土壤墑情站”、“農田小氣候氣象監測站”是信電學院的專利技術產品。其中,“多層土壤墑情站”是全國最小的同類設備,可以多層次、實施的監測采集土壤溫度、濕度(墑情)、空氣溫度、空氣濕度等微環境數據,為農事生產提供精準數據支持。該設備采用一體化供電、聯網,解決了農業中土壤監測設施的安裝、維護痛點問題。
智慧種植解決方案和土壤站、氣象站等產品,不僅在重慶市巴南區惠民街道、二圣鎮、姜家鎮等地成功應用,而且已經成功推廣到重慶市墊江縣、南川區、綦江區等地,為當地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信電學院與巴南區共同建立巴南“三融”研究中心,作為巴南區鄉村振興的核心智庫,引領巴南區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的整體謀劃和建設發展,中心主任李想副教授多次受到區委區政府的表彰,被譽為巴南數字鄉村的CTO。巴南區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以來,依托巴南“三融”研究中心,搶抓戰略機遇先行先試,堅持以數字化改革引領鄉村全面深化改革,以“一網統領、全域推進”的思路,形成數字鄉村、智慧農業體系化發展格局,在鄉村經濟、治理、惠民等方面全面發力,推動數字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在去年舉行的數字鄉村試點中期評估中,巴南區取得了全國第7的佳績。此次選送的三個項目是校地合作發展巴南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的側影。
下一步,信電學院將與巴南區一起,依托共同建立的巴南“三融”研究中心科研平臺,繼續深化合作,深入打造“1+1+N”智慧農業整體發展體系。一是研發國內第1個農業產業互聯網平臺——“耘間”,全面鏈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營銷、金融、數字化等數百種服務,推動產業鏈無縫匹配和協同發展。二是構建1支數字農業創新隊伍,聚合多個數字鄉村、智慧農業頭部企業,逐步形成智慧農業創新能力。三是通過各類典型場景的實踐應用,凝練N種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形成糧油、水果、茶種植、生豬、雞、水產養殖等多種智慧化解決方案,服務全產業鏈。發展體系通過打通數字流,連接商流、物流、資金流,使農業產業鏈達到整體產品最優、品牌最優、效益最優,創造“高品質、高附加值”農業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供稿: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供圖: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編輯:李楊
責編:馬文哲
電話:010-62736746
郵箱:eic@ca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郵編:100083
微信關注
?2017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校備案號:308_19034